暑期將至,不少小學改變了對低年級學生學習效果的考核方式,一、二年級進行“樂考”。如北京小學創(chuàng)設生活化的游園場景,查字典、看拼音得門票、游船登塔……讓孩子們利用學到的知識解決真問題;河北省石家莊市西塔口小學舉行了以“學無‘紙’境,快樂童年”為主題的趣味闖關活動,讓學生在充滿樂趣的挑戰(zhàn)中展示學科素養(yǎng)。
“樂考”是近年來在我國基礎教育階段,特別是小學低中年級廣泛推行的一種新型評價方式,它是對傳統(tǒng)紙筆考試形式的創(chuàng)新與改革,更加注重學生的全面發(fā)展、過程性評價、學科素養(yǎng)和綜合能力的考查?!皹房肌闭锹鋵崱渡罨聲r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》《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(2022年版)》以及“雙減”政策的重要實踐形式之一。學校在學生的評價中要結合學科學習目標,重點在于強化素養(yǎng)導向,注重對正確價值觀、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的考查。注重培養(yǎng)學生的愛國情懷、社會責任感、創(chuàng)新精神和實踐能力,讓學生具備在真實情景中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。
“樂考”注重評價內容多元化,克服過去內容窄化、只考知識點的弊端。具體表現(xiàn)為評價內容不僅涵蓋語文、數(shù)學等學科知識,還融入體育、藝術、勞動、科學探究、行為習慣、合作交流等綜合素養(yǎng)。
“樂考”評價方式多元,克服過去單一紙筆測驗的考評方法,完善過程性考核與結果性考核有機結合的學業(yè)考評制度。具體來說,“樂考”重視游戲化、情境化與綜合化評價,重視主題式闖關設計,即以學生熟悉的童話、生活場景,如“森林探險”“超市購物”“太空之旅”為背景,將學科知識融入游戲任務;還重視運用表現(xiàn)性評價,觀察學生在任務中的參與度、合作能力、問題解決策略等,而非單純強調答案的正確性。例如,數(shù)學任務中更重視“能否用多種方法解決問題”,而非“是否算對答案”。
同時,“樂考”增加了對教師評價能力的要求,既包括評價任務的設計,也包括評定能力。比如,教師如何設計符合學生興趣、多樣化的游戲活動與表現(xiàn)性任務,如何測評非認知能力;在游戲過程中,教師如何收集學生解決問題和系統(tǒng)思考能力的證據(jù);教師如何提升自身的評價素養(yǎng)、數(shù)字素養(yǎng)等。
當前,學校在嘗試“樂考”的過程中,也面臨一些亟待思考的情況。比如,如何使評價與教育標準和課程的學習目標保持一致;如何設計真實而有意義的評價,并讓學生參與其中,賦予其學習自主權;如何衡量那些實則很有價值但不容易量化的方面;如何保證評價方法的科學性、嚴謹性與公平性;如何幫助學生在“樂考”后對自己的學習狀況進行反思,完成評價、反饋、改進、再評價的閉環(huán)。
總體看來,“樂考”既符合國家政策要求,也符合考試評價發(fā)展趨勢,具有一定的推廣基礎。其一,國家總體方案、新課程標準及北京市低年級非紙筆測試的“雙減”政策要求都為推廣“樂考”提供了堅實制度保障。其二,實踐模式逐步成熟,有一定可復制性、可推廣性。調研發(fā)現(xiàn),“樂考”有利于學生增強學習自主性,引導教師更加關注學生成長,減少家長焦慮等。其三,考試測評發(fā)展的趨勢呈現(xiàn)出從紙筆到數(shù)字化工具(從紙筆到電腦)、從人工主導到技術賦能(從人類到機器)的顯著轉變。這意味著考試測評將逐步減少對紙筆的依賴,轉而通過電腦實現(xiàn)更高效、更精準、更低成本的測評,同時人工智能技術的深度融入也將成為重要發(fā)展方向。部分試點學校已嘗試利用電子成長檔案、課堂及課外活動行為分析系統(tǒng)記錄“樂考”過程。未來可通過區(qū)域教育平臺推廣更多評價工具,保證“樂考”的科學性、客觀性,降低學校的設計與實施成本。
我們期待,以“樂”為紐帶,構建起“教、學、評”全鏈條的教育生態(tài),以“樂”為支點,撬動教師教學激情、學生學習動力與評價方式變革,讓教育最終實現(xiàn)“寓教于樂,寓評于樂”。?(武向榮)